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小城市落户全面放开 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放宽 大连算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啊

发表于2013-06-28

户籍制度改革呼吁多年 城镇化倒逼了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


首先,户籍管理是历史产物,它固化了“吃商品粮的”与“不吃商品粮的”之间的区别,加载了许多强制性人为的不平等,要纠正它,把属于社会的还给社会,使社会具有抗衡的力量。由此才能提升国民的精神和道德,维护和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。

其次,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,就要严格遵守规则。公平正义也是户籍管理改革具有公信力的前提,户籍管理改革能否成功,人民是否拥护,与公平正义有密切关系。农民的机会公平和权利公平,就要通过规则公平来体现,要破解过去户籍管理上主要实惠倾斜给了“富人”,而不是普通民众的社会诟病

最后,城镇化的核心是“人的城镇化”,当前,围绕人的城镇化,要把常住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。所以,我们既要发展大中小城市,又发展城镇,这就需要通过户籍管理改革来安排农民逐步融入城市社会,享受与城镇户籍居民在就业、教育、医疗卫生、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同等权利,以扭转现实中农民工种种不平等的待遇。在此基础上,实现农民与市民共赢的局面。


户籍制度改革成关键一环


新型城镇化不能成为单纯追求地方政绩和GDP的人为造城运动,不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具体路径都应当以人口城镇化、增进百姓福祉为目标,全面考量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转移人口的需求,相应地做好户籍制度改革、就业保障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。

6月26日,国家发改委在作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指出,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,推动城镇化转型发展。

业界人士分析认为,新型城镇化不应是扩张式的造城运动,宗旨应当是以人为本,这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根本内涵。

因为,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内外因均发生了显著变化。随着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与融合,特别是劳动力的加速流动,带来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需求,成为城镇化强大的内生动力。因此,新型城镇化不能成为单纯追求地方政绩和GDP的人为造城运动,不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具体路径都应当以人口城镇化、增进百姓福祉为目标,全面考量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转移人口的需求,相应地做好户籍制度改革、就业保障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。

那么,怎样才能保质、保量地实现人口的城镇化?专家指出,当前最迫切的就是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,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从农民到市民身份的转变,消除附着在户籍上的就业、教育等社会福利差距以及机会的不对等,在逐步弥补城乡居民间福利差距的同时,彻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。目前,我国已有14个省(区、市)正在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。此次报告也提出,我国将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,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。打破城乡之间户籍壁垒,是未来人口城镇化的关键一步。

过去我国人口城镇化远远滞后于土地城镇化,已是业界共识。虽然我国目前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%,但是大量非户籍人口的存在,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镇化的质量和红利的释放,集中表现在进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身份、就业以及公共服务保障上的不均等。事实上,在过去近30年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中,我国已出现了一批知识层次较高,生活消费观念跟城市人口极为相似的“新生代”农民工,这一群体实际上是以打工者的身份怀揣着城市人的梦想,如果他们能够在城镇化中完成身份转换,真正融入到城市社会中,那么不但能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,还能带来消费需求、产业技能以及人力资本的提升。



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