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2|下一页
/2页

主题:“一年开1068个会”何止令人震惊

发表于2013-02-21

记者近日采访时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故事,沿海一省份某厅局负责人因不堪忍受会议过多,让人统计涉及厅局相关工作全年的开会数量,统计结果令人震惊:1068个!(2月20日 新华网)

发表于2013-02-21

尽管人们早已习惯于把行政部门发文多、开会多的官场积弊讥讽为“文山会海”,某厅局“一年1068个会”的统计结果出炉还是让人们大吃一惊:原来一些政府部门会议竟如此之多,“会议依赖症”竟如此之严重!

发表于2013-02-21

有人把“会议依赖症”批评为形式主义,但在笔者看来,这种“形式”背后的根源却是政府部门观念陈旧、手段单一、懒政怠政的官僚主义作风。长期以来,“工作就是开会,管理就是收费,协调就是喝醉”,成为一些单位和官员的行政常态。靠开会贯彻上级精神,靠开会部署工作任务,靠开会听取下级汇报,靠开会总结工作成效,成为政府部门实施社会管理和落实工作任务的习惯性动作。“开会”俨然成为一些官员的工作“法宝”,三天不开会就没着没落,两天不见文就心慌胸闷。由此看来,“会议依赖症”病在热衷“形式”,根在懒政思维。

发表于2013-02-21

诚然,就动员、组织和落实工作而言,举行会议不失为重要手段,但会议过多过滥不仅空耗了人们的宝贵时间,也极易导致与会人员的审视疲劳和本能抵触,迟到、旷会、顶替、打瞌睡,便是人们心理逆反的用脚投票。为此,许多地方曾尝试减少会议数量、提高会议质量的治理措施,比如,实行“开套会、合并开会”制度,提倡“要想生动,脱稿即兴”的讲话要求,设置“无会月”、“无会周”硬性规定等等。但由于其未从根本上触及执政理念的革心洗面,治理效果并不理想。

发表于2013-02-21

事实上,在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,情报互通、任务落实可以有更多的渠道和方式。比如,利用广播电视、依靠手机网络,开展调查研究等等。尤其是深入基层一线,更能让管理者了解到第一手真实信息,便于提出具有针对性、体现个性化的意见建议。“会议依赖症”之所以屡禁不止,关键在于官员们对“会议”手段的驾轻就熟,材料有人写,落实凭汇报,以会议抓落实还可省去他们深入基层的奔波劳顿。

发表于2013-02-21

据了解,在某县挂职的一名干部说,同样的一项工作内容,县里居然要开四个会,先是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,再是县政府扩大会议讨论,再向县委常委会汇报,最后召开全县干部大会传达。一些干部戏言,端着茶杯开着会,一天就过去了,再一开,一年过去了。

发表于2013-02-21

“开会落实”依赖症,既是形式主义作祟,更暴露一些党政领导和机关部门动员手段单一、工作方法不多的积习。相反,我们目前缺的是那些让群众有地方说话的会、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会,比如民生听证会、民主恳谈会。因此,会议本身本无对错,关键看内容,会议效果不在讲话长短,重点在落实。

发表于2013-03-20

本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奇葩的公司

发表于2013-03-26

呵呵  中国式会议!!!哈哈哈

发表于2013-03-26

呵呵  中国式会议!!!哈哈哈

上一页|1|2|下一页
/2页